我去了武汉一趟从肺炎恐慌与传播说起
昨天我写了一篇《武汉一日》,结果有很多人跑来骂我说我跑去武汉一天拍了点不知所谓的东西然后又离开武汉,是行走的病毒传播机(大意,大家骂得都很有创意,看得我直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正值管控疫情发展的紧张时刻,大家的紧张心情可以理解,借骂我舒缓一下压力我也觉得没什么。但从大家骂的内容看来,很多人对疫情的传播方式还不了解,容易造成无谓的恐慌情绪,而这种恐慌情绪又容易形成集体癔症,从而加剧了一些本不应有的冲突和对立。我对这些骂我的朋友并不介意,我所介意的是他们对病毒传播可能缺乏的认识,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首先,很多朋友把从武汉出来的人都当成是病毒携带者来一刀切,这是不对的。钟南山院士接受了港媒的采访,有媒体问到:“现在香港有多个病例,广东有10多个病例,这个比例是不是太悬殊了”;钟南山院士回答到:“如果只是去过武汉就被怀疑,我觉得没这个道理,我也刚去过武汉,我现在都很好,各方面都很好,不能仅靠去过武汉就这样下结论,不应该的。”为什么我上文说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癔症?这种癔症的来源就是群体性的焦虑,生怕肺炎病毒传播到本地、影响到本人的焦虑,所以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做法,把从武汉出来的人都看成了潜在的传播者。没道理么?有道理,我可以理解这种心情,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武汉肺炎的患者。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进行防护,我相信大家已经看过一些铺天盖地的文章了,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群聚集处、室内常通风等等。这些说的都没问题,但最大的问题病毒传播的机制说的太笼统了,大家都知道靠飞沫传播,但再详细的内容却没有了。正是在这种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才最容易引发全体性的恐慌,因为你不了解它,所以害怕它。读完我的这篇文章,我希望你能对本次病毒传播的机制有所了解,在这个了解上对症下药,更好的进行预防与防护。■呼吸道疾病是怎么传播的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方式一般有三种,分别是:1)直接传播:患者的体液中含有病毒,直接接触这些体液并经过呼吸道等通道进入体内形成感染。2)气溶胶传播:患者呼出的空气中含有病毒,其中较轻的病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呼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导致感染。3)接触传播:患者呼出的空气中的病毒、体液中的病毒沾染到门把手、桌面、水杯等一些平常使用的物体上,由他人的手接触后,再接触鼻腔、口腔、眼部粘膜等处进入人体造成感染。看上去很可怕是不是?好像随意就能碰到四处漂泊的病毒然后被感染。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很多文章里并没有两个关键问题:1)病毒离开人体存活时间:病毒离开宿主后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有囊膜的病毒通常存活不超过数小时。2)病毒的剂量:存活不等于能达到感染条件,一个或少数几个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是无法构成感染的,需要感染活性和颗粒数的综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量才行。研究里常用半数胚胎感染3剂量(EID50)或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剂量(TCID50)来衡量,指的是用鸡胚或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时,引起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高病毒稀释度。也就是说,如果要在公共场合感染病毒,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1)密切接触:直接接触患者含有病毒的体液,比如咳嗽的飞沫,或者含有病毒的气溶胶。2)无有效防护措施:病毒要有一定的通道进入人体,否则浓度再大也不可能形成感染。3)病毒的密度要够:哪怕防护措施不足,只要病毒密度不够,依然引发不了感染。在现在满城风雨的情况下,你的内心得多大条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我们看一下现在提倡的防护措施:1)不去人群聚集地、不与疑似感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切断密切接触的渠道。2)戴口罩、勤洗手:建立有效的防护屏障。3)室内采取通风措施:降低病毒的密度。■为什么这次病毒传播这么剧烈只要你能做到这三点,就基本可以不用担心被病毒感染。那么又有朋友会问了,为什么病毒传播的这么快?是不是因为病毒很厉害?这大概也是很多人闻之色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并不是病毒厉害,钟南山院士已经说过这次武汉肺炎的危害程度并不能达到SARS的危害的程度。那么为什么现在传播的这么广、引起了大家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