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这种病不可忽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快来了解一下吧!
马蹄足是一种先天畸形,孩子生下后会被发现,两个脚下垂、内翻、内收。如果不治疗,孩子以后将不能正常走路,痛苦一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关于马蹄足的小知识吧!
马蹄外翻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一般因为孕妇怀孕期间受到病毒、射线、外伤等因素,造成孩子先天残疾,有一定遗传倾向。患者双脚严重外撇,使走路非常不便,非常痛苦,实际是一种身体残疾。 随着时间延长,畸形进一步加重,脚部和小腿肌肉之间的平衡不协调,出现肌肉痉挛,再加上体重增加,足外翻下垂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脚着地处出现滑囊和胼胝,小腿骨也跟着变形。对患有“马蹄足”的孩子来说,简单的跑跑跳跳,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更别说载歌载舞。因为患有“马蹄足”,他们的双足内翻,根本无法直立行走。他们的美好青春因为无法直立的双脚,被牢牢地困在家中。传说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就是马蹄足,一个年轻但是需要拄拐的国王,这是研究人员用虚拟解剖技术和基因指纹图谱得出的结论。虽然他死于疟疾,但很多研究者深信,他的足部畸形削弱了免疫系统以及摔倒导致的骨折,像滚雪球般变成危及生命的条件。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十万先天性马蹄足婴儿出生,80%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多数得不到治疗或得不到恰当的治疗。这种畸形给患儿、父母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
真实案例,小明今年6岁,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一岁八个月大时就被确诊为“先天马蹄足内翻”。爸爸妈妈为了治好她的马蹄足内翻已经债台高筑,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能够看到孩子独立行走的那一天。他的爸爸妈妈在医院可以治疗马蹄足内翻,抱着希医院接受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还是失败了。如今已经6岁的他仍然不会独立行走,马蹄足内翻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还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以前天真活泼、爱说话,得病后不断地去各地治疗,不断地病情恶化,慢慢的变的沉默,不爱说话了。每天只在床上度过,偶尔发呆的看着窗外。看着他变的沉默寡言,他的妈妈留下了眼泪。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马蹄足形成的原因:1、胚胎因素:任何发育障碍都将使足保持于胚胎早期的畸形位。2、遗传因素:本病常有家族史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虽然遗传是一种重要因素,但尚不能确定显性隐性或伴性基因遗传的规律。3、环境因素: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本病与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证明在肢体发育的关键时刻,缺氧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4、宫内因素:胎儿在宫内体位不佳,足部受压,长时间处于足内收、后跟内翻、踝部下垂位。相应地小腿后侧和内侧的肌肉缩短,内侧关节囊增厚,使足进一步处于畸形位。
治疗这个病的方法,1、保守治疗:一般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保守治疗常采用轻柔的手法,使膝关节屈曲,一手握住足跟,另一手前推向外,矫正前足内收,然后握住足跟使之外翻,后以手掌托住足底背伸,辅助手术矫正马蹄足,每天要坚持多次手法。2、手术治疗:出生后6个月开始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于生后6个月开始治疗,手术将肌腱移位,切断的地方再缝合,如此必然会产生硬的、僵死的、纤维化的疤痕组织。因为疤痕组织没有弹性,这一部分就会停止生长,而其它部分正常生长,如此一来病情反复,脚又会挛缩上去,甚至比以前更挛缩,形成新的瘢痕挛缩。以及其预防,1、手法扳正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剧烈哭闹及表情变化,以免用力过猛损伤骨骼及软组织,并注意防止皮肤损伤。2、手法扳正后使用外固定器具或石膏,胶布等维持正位时要经常检查足趾血液循环及小儿皮肤是否对胶布过敏,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防范措施。3、使用矫形板时固定要妥善,经常检查其松紧度,及时调整。手法扳正时,要维持患足矫形过正位数年,治疗时间短畸形易复发。4、手术后要注意观察足趾血液循环,包括足趾的感觉,皮温颜色,并耐心观察足趾血循环及倾听主诉,若患儿诉患肢疼痛剧烈,麻木、应考虑是否石膏过紧,及时汇报医生检查处理,并检查有无石膏压伤皮肤。5、若关节融合术者因手术涉及松质骨,容易出血及疼痛较重,术后要严密观察渗血情况,出血过多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疼痛严重且患肢麻木,感觉障碍者应立即检查处理。6、全麻患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
小编建议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最好,不但可恢复足的正常形态,而且能恢复足踝功能,减少后遗症,能正常负重和健康行走。很多患儿经治疗后都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奔走,不会造成残疾。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