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类基础生理(四)
神经系统:
龟类有12对颅神经。大脑约占体重的1%,并有相当发觉的视叶。脊髓一直延伸至尾巴末端,且没有马尾。龟类没有真正的蛛网膜下腔,而软硬脑膜之间的区域称为硬膜下腔。
手绘的龟类神经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
龟类的喙包括上层角化的角质喙,又称为嘴鞘(rhamphotheca),覆盖于上颌骨上方。角质喙在齿骨处附着于下颌升支,且没有牙齿。与哺乳动物不同,龟类的颅骨除了颌关节外,并无其他关节。颅骨也没有真正的颞孔(temporalopening)。龟类的颅骨两侧有大型的颞上窝。缩肌由颞上窝与上枕骨嵴(supraoccipitalcrest)延伸并附着于颅底,使龟类可以将头部缩回壳内。龟类颚部的内收肌通过滑车滑轮系统,使肌肉纤维变长并增加强度。侧颈龟亚目(Pleurodira)的滑轮由上翼骨的隆起形成,潜颈龟亚目(Cryptodira)则由方形骨形成。滑轮系统将内收肌纤维的方向改为最大的垂直施力,使龟类的小型头骨依然能维持强大的咬合力。龟类通过降低抬升下颌骨的方式开合喙部。
潜颈龟亚目(Cryptodira)(左图)与侧颈龟亚目(Pleurodira)(右图)回缩头部的差异方式比较
龟类的胸肋与腰肋与龟壳融合,且无胸骨。龟类共有8枚颈椎,10枚躯椎(trunkvertebrae),并有10只肋骨与躯椎相连。躯椎相互融合,而颈椎则维持分离,使颈部能向侧面弯曲(侧颈龟亚目)或缩回壳内(潜颈龟亚目)。改良过的胸带和骨盆带皆位于肋骨内侧,侧颈龟亚目的胸带和骨盆带与背甲融合,而潜颈龟亚目未融合。肩带由上腹甲(锁骨)、内腹甲(锁间骨)、肩胛、肩峰突,以及喙骨组成。骨盆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这些骨骼皆成对,并于髋臼处相接。髂骨附着于荐肋背侧。龟类通常有五趾,并且比哺乳动物的四肢更向外侧延伸。肱骨和股骨的长度相对较短,腕骨和跗骨皆融合。陆龟之外的龟类,每只爪有5枚趾。陆龟的趾相对短粗,且后肢只有四趾,三趾箱龟(Terrapenecarolinatriunguis)也是个例外。
龟类的骨盆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合,并与背甲融合
感觉系统:
视觉:
龟类的视觉非常发达。龟类的眼睛位于头骨的眼眶内,且内侧由骨骼结构分隔。有些龟种的眼间隔(septum)部分由纤维组成。大部分龟种都有瞬膜。控制眼球运动的肌肉群与哺乳动物同源,包括上斜肌、下斜肌、前眼球缩肌、后眼球缩肌、眼球提肌、眼上直肌,眼下直肌。哈氏腺分泌水性分泌物,并分布于鼻区。哈氏腺的开口位于腹侧结膜囊,而哈氏腺管流入瞬膜和结膜间的眼前内角(craniomedialangle)。泪腺也会制造水性分泌物,开口位于结膜囊。泪腺位于眼眶颞区。由于缺乏鼻泪管,龟类的泪液无法进入鼻腔,去除泪液的方式包括单纯的溢出、蒸发以及由结膜粘膜吸收。龟类无法有效地利用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评估泪液的分泌量。
龟类视觉皮层与其他脑区的关系。视觉皮层占据了龟类大部分的脑区,位于嗅球和视盖之间
龟类的角膜缺乏高等脊椎动物角膜中的Bowman层。角膜上皮很厚,并覆盖有一层薄薄的Descemet膜。虹膜角膜角(iridocornealangle)没有哺乳动物发达,并通过分泌的眼房水维持眼前房形状。Selmi等人进行的研究结果,认为红腿陆龟(Chelonoidiscarbonarius)左右眼压分别为15.7±9.3/14.5±8.2mmHg。且眼压不随年龄发生变化。龟类与鸟类相同,可自主控制虹膜括约肌。
年的一篇研究指出,龟类具有两种视野调节模式,即头部回缩入壳内的时候,有向前的视野,而头部伸出的时候有向两侧的视野。这是受其独特的视觉神经及肌肉组织控制的,相关研究发表在《比较神经学》JournalofComparativeNeurology杂志上。此文北京龟协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