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里的过敏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很多过敏患者,都是先在药店自行购药,服用药物后发现过敏症状未改善甚至反而加重了,这才来就诊。
“医生,为何抗过敏药越吃越过敏?”
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讲讲「抗过敏药的用法和误区」。
抗过敏药,为何越吃越过敏?可明明是抗过敏的药,一些患者怎么会越吃越过敏呢?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3种原因:
1.药没选对
这是导致抗过敏药越吃越过敏的最常见原因。很多患者知道药抗过敏,可自购的药物「不够强效」或「并非治疗过敏病因的首选药物」。事实上,过敏性疾病的不同,甚至是同一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其首选治疗药物都不一样。
例如抗组胺药不是重症药疹、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的首选药物,往往控制不了疾病的继续发展,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患者耐药了
抗过敏药跟抗生素一样,也会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部分患者长期使会发现效果越来越差,此时应该更换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患者对服用的抗过敏药过敏了
理论上,任何药物都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抗过敏药物也不例外。
临床上确实有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药物导致患者发生荨麻疹、固定性药疹、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的案例发生。
但其发生概率相对少见,远低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
提醒:在使用抗过敏药时,如过敏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与原有症状不同的新的过敏症状,应考虑抗过敏药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停药,医院就诊
你的抗过敏药,选对了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
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1.抗组胺药
患者到药店购买的抗过敏药也基本都是抗组胺药,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
注:因为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第二代抗组胺药种的阿司咪唑现已撤市。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代表药物:色甘酸钠、酮替芬、曲尼司特等。
临床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瘙痒症等疾病的治疗。
此类药物有嗜睡、口干、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但总体来说还是较为安全的。
3.钙剂
可增加毛细血管致密、降低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抗过敏作用。
主要用于急性荨麻疹、急性湿疹、过敏性紫癜等。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葡萄糖酸钙,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疾病患者慎用。
4.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等作用,常用于重症药疹、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抗过敏药物。
但激素不良反应较多,不建议轻症过敏患者使用,重症患者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5.免疫抑制剂
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多形红斑、变应性血管炎、特应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较大,不建议轻微过敏患者使用。
抗过敏药使用事项由于患者自行购买使用的基本都是抗组胺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属于处方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最后再讲下抗组胺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
症状较轻的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可首选抗组胺药。高空作业、驾驶员、学生、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应选择第二、三代抗组胺药;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或同时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应选择第三代抗组胺药。
2.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3.如需长期使用,可采取两种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1],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4.如病情需联用加强疗效时,可选择不同类的抗组胺药合用。比如第二代联合第一代药物使用,可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5.选择较佳的服药时间。
部分患者常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发生过敏症状,如晨起发生过敏症状者,可睡前服用;睡前发生者,可于睡前2~3小时服用。
6.进行特异性皮肤过敏源检测前2~3天,应停止使用抗组胺药,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7.老年人和儿童患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使用剂量。
儿童应该首选相对安全的第二、三代药物。孕妇在妊娠前期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尤其是异丙嗪、赛庚啶等第一代抗组胺药,妊娠中后期也应在医师指导下,全面衡量后使用,决不可自行随意使用。
8.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原有过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过敏症状,医院就诊。
推荐学习: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一坨舒蕾投稿及合作:gansl
helianhealth.治疗白癜风用的药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