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国家卫健委赴武汉专家组成员、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昨晚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他认为,病毒可能是从眼结膜传染,公众需要担心眼部感染的风险吗?是否要带护目镜?
李兰娟院士:医护人员由于直接接触病人,需要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民众如若不住院、不接触发热病人,暂不需要护目镜,用口罩可以防护。
李兰娟院士:普通民众暂不需要护目镜
记者:武汉今天宣布“封城”,您对此有何评价?其他城市有没有必要这样做?
李兰娟院士:为了保证其他城市、省份的安全,我认为“封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决策,把有可能传染的人局限在武汉,减少疾病的扩散。
其他城市本身不是原发地,对已感染的人要进行隔离,对与已感染者有接触的人要进行医学观察。
李兰娟: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是控制疫情的有力措施
记者: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您预计疫情发展形势怎么样?
李兰娟院士:这是一个新发传染病,我们需要在与其斗争中不断去了解。现在增加的感染人数,是符合传染病流行规律的,我们定位武汉为局部爆发,人这个数字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气候也属于(病毒)比较容易传播的气候。
记者:网络上有声音说儿童、青少年不易感染,您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
李兰娟院士:易感人群是指原来没有被感染过,身体没有抵抗力、没有免疫物质的产生,面临病毒的时候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不同人群的免疫功能不一样,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但儿童、青少年同样需要做好防护,不能排除在外。
记者:痊愈的患者是否具有抵抗病毒的血清,是否可以由此研发疫苗?
李兰娟院士:这种办法确实是有一定的效果,目前科技部以及相关专家正积极推进疫苗研发,但还没有研制成功有效的疫苗。
记者:民众担心,武汉寄来的快递有没有问题,从武汉开往其他城市的车辆是否需要消毒?
李兰娟院士:病毒在空气外环境下传播力不强,所以一般来说快递是没什么问题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减少人员流动。
李兰娟院士:酒精能消毒但喝酒不能预防病毒
此外,我说75%的乙醇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并不是呼吁大家去喝酒,这是两个概念。
记者:春运期间,民众在火车上、飞机上这些密闭的空间是不是需要全程戴口罩?
李兰娟院士:在空气不流通、人口密集、不清楚周边是否有感染者的情况下,戴上口罩是具有安全性的。
记者:该疾病是否一定要跟武汉有关才会感染?还是说也有其他可能性?
李兰娟院士:目前从全国各地报告来看,发病的病人都是有武汉人的接触史的,所以我们还是将武汉锁定为传染源,所以武汉实行了封城,来保护其他省份不要再有新的病人出现。
记者:有民众家里养了信鸽,是否存在危险性?
李兰娟院士:武汉通过调查基本锁定传染源为野生动物。在其他地区、国家的防控系统也会进行采样,若家里养了信鸽不放心,也可以去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目前各地都是输入型病人,所以其他地区的动物中应该还不存在传染源。
来源:中国新闻社
延伸阅读:独家专访王广发:“一种抗艾滋病病毒的药对我很有效”吴庆才中国新闻周刊
目前把武汉“控制起来”的策略是正确的
王广发在隔离病房自拍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因为一句话,王广发陷入了舆论漩涡。如今,3日在隔离病房里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电话专访时,王广发感叹:“现在专家太难了,说得轻,(人们)说你粉饰太平;说得重,(人们)又说你危言耸听。”
王广发是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曾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前往武汉。1月10日,他曾就新型冠状病毒发展情况接受中国官媒访问,当时他认为按病人病情及扩散情况,整体疫情“可防可控”。
1、“对战胜疫情,还是要有信心”
在舆情最汹涌时,王广发正在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日退烧后他才有机会上网。“看了看微博,我很感动,认识的不认识的,很多人都在(为我)祈祷。”王广发告诉记者,祝福鼓励的留言占了绝大部分。但是也有一些人质疑,包括一些香港媒体,“你不是说可防可控吗?自己得了,还可控吗?”“你是国家级专家,都被感染了”。
王广发回忆,当时他去武汉时就觉得这次疫情不是太简单,当时疫情不是很明了,人传人情况到底如何,都不是很明确。对于一种新的疾病,认识确实有一个过程。
王广发表示,他依然认为此次疫情“可防可控”,只是有所升级。社会为此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包括亲情、人情、健康和经济。关键是我们要因地施策。
“现在武汉控制人口进出,这个非常好。武汉问题解决,其他地方压力、传入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措施到了,就是可防可控,只不过看我们的代价是多少。”
王广发说:“老百姓理解‘可防可控’好像都是很轻松的事。其实,流感也是可防可控,但是每年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很多,这样就能说流感不可防不可控吗?”
对于目前民众存在一定程度对疫情的恐慌,王广发表示,我建议大家不要恐慌,这徒劳无益,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可以放宽心,找没人地方多待会儿,呼吸新鲜空气,也不会感染疾病,身心也愉悦,有何不可?
王广发说,大家恐慌可能因为报道出来的患病人数还是很多,对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目前疫情仍是可防可控,政府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目前把武汉“控制起来”的策略是正确的,这样全国其他地方压力也小了很多。对战胜这次疫情,我们还是应该有信心。
、“我是怎么被感染的?”
作为呼吸和危重症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本人染上病毒最受质疑。王广发回忆,当时他们去的是几个发热门诊,普遍比较拥挤,条件很差,空间狭小。防护眼罩不是常规配备,而这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感染途径。
王广发在微博中详细复盘了自己在武汉的轨迹和细节。
他认为在发热门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当时没有配备防护眼罩。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王广发回京后出现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很轻。-3个小时后出现了卡他症状和发热。
但经抗流感治疗无效,发热时断时续,最后做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说明他的结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结膜首发。因此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
“当时我的眼睛有症状,像结膜炎的症状,有异物感和充血。”王广发告诉记者:“我感染唯一的可能是没有戴防护眼罩,因为发热门诊并不常规配备。”
王广发的微博一出,一些地方市场上的护目镜迅速脱销。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发了一条微博澄清:“我写的重点是告诉一线的临床医生注意眼睛的防护,不是普通人大街遛弯也需要。”
记者问及一般的近视眼镜和墨镜是否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王广发表示,的确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当时与他一同进入病房的其他专家戴着近视眼镜。不过他再次强调,在正常环境中,普通人并不太需要特别专业的医用眼镜。
3、“一种抗艾滋病病毒的药对我很有效”
在记者长达50分钟的采访中,王广发除了偶尔有咳嗽,听不出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采访期间,他的主治医生在门外与他打招呼,王广发脱口而出:“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王广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位医生建议他用了一种名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药物,这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这种药物就他的个例来说是有效的,但目前还不清楚对其他病患是否有效,需要后续观察。此前,钟南山院士曾经表示,目前这种新型肺炎暂无特效药。
王广发表示,很多病人一般需要一周多到两周,病情才能逐渐控制和好转。而他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体温就降下来了。体温正常三天之后他还要经历两次检测,如果都是阴性,才能出院。最乐观估计也要5天以后出院。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