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术后早期出现浅前房、低眼压,伴或不伴脉络膜脱离,前房形成后第二天又消失,前房再次形成后,仍出现同样的问题,为什么?
当眼内低分泌状态没有得到纠正时,即使多次前房形成都可以是徒劳的,加强抗炎是王道。建议不要急于手术干预,保守治疗为主为先。参考本章第三节问题三、四、五解答。
十六、患者术后3个月,前房一直偏浅、眼压低,滤过区外观并不支持由于滤过过强导致或伤口渗漏,原因?
参考本章第三节问题二十四解答。著者推测有这样一种可能:术中做巩膜瓣下角膜缘组织块切除时位置偏后,可能打开了睫状体上腔,或在此处有小的渗漏口,建议UBM检查。如睫状体脱离范围大,早期抗炎治疗,后期若经久不愈,可考虑修补术。
十七、为了防止术后浅前房,有学者喜欢术毕常规涂阿托品眼膏,合理和必要吗?
合理,但不必要。不需要针对所有患者。当:
①术前有恶性青光眼倾向者;
②术中已经发生了恶性青光眼(后方压力高、前房浅或消失);
③术中前房形成欠佳(针孔漏水、巩膜瓣不能相对水密缝合等);
④有宽的周切口等,术毕及时使用阿托品是明智的。
十八、发生浅前房使用散瞳剂,快速散瞳药(复方托吡卡胺如卓比安、美多丽)和长效散瞳剂(阿托品)如何选择?
阿托品是首选的药物,作用有三个:
①散大瞳孔、加深前房。因能放松睫状肌、紧张晶状体悬韧带,晶状体变平,从而加深前房。对晶状体悬韧带松弛者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
②抗炎作用。阿托品松弛睫状肌后,可以减轻对动脉的压力,以增强葡萄膜的血液循环,减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使渗出减少,起到消炎作用,促使炎症吸收;③止痛作用:阿托品通过散大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解除或减轻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痉挛,使眼睛很好地休息、放松,从而达到止痛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与短效的散睡药合用,效果更明显。
著者经验:出现浅前房时,可以先试用短效快速散瞳药,如果前房就此恢复即可,毕竟长效散瞳药影响视物。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非具备恶性青光眼高危因素的闭角型青光眼、浅前房不甚严重者,都可以先用短效快速散瞳药;对恶性青光眼倾向者、或已经发生恶性青光眼者,则应毫不犹豫使用阿托品。
十九、为什么会发生悬垂滤过泡?
一般认为悬垂滤过泡主要发生在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后,尤其较低位(如8mm)者,加上MMC的应用。正是因为这样,国外多主张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加上相对水密缝合,以消除下移薄壁泡的可能。当然,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也偶有出现这种滤过泡,但较少见,原因尚未明了,可能与结膜瓣未达水密缝合,加上不断的按摩,房水未能贮留在后方有关。参考本章第三节问题二十九解答,和本节问题二十三解答。
二十、为什么会发生包裹性囊状泡?
包裹性囊状泡也是主要见于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术后。可能的解释原因是上方的结膜下筋膜组织和结膜切口缝合后形成了一道“防火墙”,房水不能顺畅地流向眼后方结膜下。另外同一个位置上的按摩动作会加重包裹性囊状泡的形成。具备发生包裹性囊状泡特异性体质的患者,一眼发生包裹性囊状泡,另一眼也同样会发生。多见于术后2周~1个月发生。参考本章第三节问题十九解答,和本节问题二十三解答。
二十一、长期激素治疗患者如年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青光眼手术应注意些什么?
可选择小梁切除术或EX-PRESS手术,手术操作无特殊,但MMC浓度不宜过高。局部瘢痕化反应似乎没有那么强烈,可能与长期使用激素抑制了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成功率相对高。另外,此类患者,往往合并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或先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做白内障手术。
二十二、何谓“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经典的小梁切除手术历经了许多改良,尤其在调控术后创口愈合、减少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现代的小梁切除手术已经合理组合了若干新手术技术(如巩膜瓣相对牢固缝合、可拆除缝线、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术后的眼球按摩和拆线等)和术后细致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潜在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叶天才教授最先把这个组合了若干新技术和术后细致护理的现代小梁切除术称之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根据本章的叙述,可以体会到这些新技术和处理对滤过泡调控带来的益处。如为了减少术后创口的过早愈合,术中应用抗代谢药;为了减少术后早期的并发症特别是浅前房的发生率,采取了巩膜瓣相对水密缝合和外置可拆除缝线的举措;为了保持术后滤过道通畅、减少滤过道的瘢痕愈合,主动采取眼球按摩或拆线等措施等等。
二十三、对小梁切除术巩膜瓣缝合和拆线的重新认识
正如本章书所述,巩膜瓣的缝合一般都是建议4~6针10-0尼龙线相对水密缝合,其中巩膜瓣的两后上角间断缝合,两侧建议外置可拆除缝线。为了减少术后早期的浅前房,一般建议可拆除缝线缝合紧致些,术后根据具体情况拆除,也就是说最早拆除的是两侧的缝线。从术后形成包裹性囊状泡和悬垂泡的情况来看,多见于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可以提示我们:如果能让房水往眼球后方走,是否应该是最佳的途径?如是,拆除缝线是否应先拆除两后角、后拆除两侧?同理,巩膜瓣的缝合是否也应该:两后上角的巩膜缝合松懈些或者在后上两角外置可拆除缝线,而两侧应当间断缝合并缝合紧致些?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证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