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包括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
外麦粒肿是外睑腺炎,俗称“针眼”,为Zeis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期眼睑局部出现水肿和充血,有胀痛或压痛感。数日后再近睑缘部位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包。积脓破溃后向外排出,红肿随之消退,疼痛减轻。如病灶位于外眦部,则症状较重,疼痛剧烈,可引起球结膜水肿或耳前淋巴结肿痛。重者可能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内麦粒肿是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睑板腺位于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因此症状没有外麦粒肿重。但是由于睑板腺较Zeis腺大,因此硬结较大,初期也是眼睑红肿,疼痛,相对应部位结膜充血,可见黄色脓点,破溃后,脓液排出。如细菌毒素强烈,又未能破溃,炎症扩散,可广泛侵犯睑板,形成睑板脓肿。
麦粒肿的治疗在早期未成熟时,局部应湿热敷,促进炎症吸收或化脓,化脓后切开排脓。对于外麦粒肿,皮肤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损伤眼轮匡肌;而内麦粒肿,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滴抗生素眼药水或涂眼药膏。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或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麦粒肿的诱因常为消化不良,睡眠不足,屈光不正,卫生习惯不良等。麦粒肿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睑腺开口于睑缘,如果卫生习惯不良,葡萄球菌等通过睑腺开口进入而引起麦粒肿,因此避免用手或脏的手绢、卫生纸擦眼睛就很重要。如果睑板腺分泌旺盛,可以用硼酸水擦去,保持睑缘清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麦粒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多食水果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避免过多食用辛辣食物,防止大便干结;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脏纸,脏手绢擦眼,保持眼部清洁,提高眼睑的抵抗力;治疗眼部慢性炎症,如睑缘炎,沙眼,慢性结膜炎,泪囊炎等;矫正屈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