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八尺宽的检查室,一间小黑屋,对着一台仪器,涂一层粘乎乎的东西,拿着一个探头瞧一瞧…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我们超声工作的全部,总觉得我们的工作很轻松,很惬意,但当你真正了解我们后,你就会感到超声医生其实也很辛苦。
早上5:20,闹铃声如约而至,摸了摸凌晨刚刚睡着的儿子的额头——39度高温似乎已经退去,疲惫的脸上才稍稍放的轻松了些。悄悄地爬起来,迅速地洗漱后,叫醒熟睡中的老公简单交代了一句“有什么事电话再说啊”便匆忙地离开家。冬天的夜似乎特别的长,5:40天也仍是灰蒙蒙的,一路上还要打着车灯。冬天的夜似乎特别的冷,裹得一层又一层,可冷风还是嗖嗖的找着缝隙往身体里钻,一出门全身的疲惫和困顿便被这黑夜和冷气吹到九霄云外了。抖擞一下精神,喃喃自语着:“加油,精神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医院奔去。
6:20准时到达科室,熟练地打开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飞利浦IU22预热。快速地换好工作衣后,等待着百十位体检者到来,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7:50在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体检人员的空腹项目基本完成。来到值班室,拿起桌子上早已凉透了早餐,以最快的速度填到肚子里,依靠它们来维持上午四个小时不间断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所需要的能量。
8:00超声科的候诊大厅早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空腹的、高血压的、糖尿病的、憋尿的、肚子疼的…全院中的最“热闹”的地方应该就数这里了。当然这种“热闹”也刚刚开始。我用鼠标在电脑上轻轻地点了一下,只听到“请xx患者到第3诊室检查”,这是一位85岁的半身不遂的长者,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平躺在检查床上。我接过他的申请单,核对了一下姓名、性别后,仔细地读了他的病史、申请目的及检查项目,又做了详细的问诊,通过家人的介绍了解到他有10余年的房颤病史,伴脑中风6年,这次因胸闷加重而来诊。经过仔细的检查,超声显示心脏全心增大,二三尖瓣大量返流,重度肺动脉高压,淤血肝,胆囊水肿、胸腹水。整个都是心衰的表现。因为患者有双下肢水肿,接下来重点检查下肢静脉,我发现其双侧静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血栓,但是血流频谱却不是正常的静脉频谱,类似于动脉的波动性频谱,不解,继续询问到患者并无手术外伤史,立即继续向上追查髂静脉、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仍旧是频谱异常。平静下来,脚下轻轻地点着踏板采集着图像,大脑高速的运转,重新捋顺自己的思路,该频谱可能与患者房颤及肺动脉高压有关,患者双下肢水肿的原因应该是心衰所致,顿时豁然开朗。趁着患者整理衣服的同时,重新分析一下曾经留下的每一幅图片,然后手指在键盘上迅速的敲打着,伴随着打印机嗡嗡的声响,一份新鲜完整的报告出炉了!没有停息,这个病人还没有走出诊断门,下一个病人已经如约而至……
9:45一位年轻的孕妇妊娠24医院常规检查时,被发现胎儿腹腔内有2个囊肿,被诊断为不排除十二指肠闭锁,疑为染色体异常,建议做引产手术,孕妇及家人痛苦得无法选择,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我院超声科。我仔细地反观察,这两个囊似乎不是相通,另外未发现其他畸形,又请赵主任会诊,赵主任叫患者不断地变化体位,反复的地多角度地观察,考虑为腹腔内囊肿,可以保留孩子,并医院进一步检查。患者后来到省妇幼确诊了单纯腹腔囊肿,最终保住了胎儿。
11:30一个刚刚出生两天的孩子因为心脏听诊有3-4级杂音来诊,看着在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看着旁边焦虑的父亲,已身为人母的我本已疲惫的身体顿时精神起来,探头上涂上已经用自己的手掌和哈气加热好的耦合剂,只希望能尽量减少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在孩子拳头大的心前区轻轻地温柔地滑动着,生怕惊醒了熟睡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测量每个数值,以最高的频率采集着每张图片,以最敏锐的眼睛扑捉那仅仅2-3个毫米的缺口,以最短的时间把这个孩子心脏的各个切面尽收眼底,做到心中有数。得到结论是孩子刚刚出生会有一个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未完全闭合,另外室间隔膜周部有一个3mm的缺损,这种情况目前对孩子影响不大,一般卵圆孔及动脉导管会在1岁以前完全闭合,室间隔缺损有的可以闭合有的不能完全闭合,只需要半年后复查。即便这么小的室缺一直存在,也只需要做个手术就可以了,这种手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也是最小的最成熟的。看着孩子父亲紧锁的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我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11:50来了一位20多岁的女孩,她弯着腰,双手捂着肚子,表情异常痛苦,被家人搀扶着拖着沉重的脚步进来,请她躺下进行常规核对后,了解到她是间断性右侧腹疼痛4天,加重1小时,我用探头从左至右,从轻至重,循序渐进地按压,还不住的询问:“这里疼吗?”超声可见阑尾及其周围的系膜未见明显的肿大及炎症反应,子宫附件区未见异常,肾输尿管膀胱未见积水及结石回声。再次仔细地寻找着腹部真正疼痛的位置,右侧腹升结肠中段接近肝区,压痛特别明显,仔细的缕了一下升结肠走形,似乎看到有一个小的盲袋状结构,其周围的网膜回声略显增强,还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反复观察,心中生出诊断结果“结肠憩室”。遂给患者可能性的诊断及建议,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自己的随访和提高。后来患者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证实了结肠憩室的诊断。
上午的就诊结束了,抬起头发现已经12:20,终于忙完了,紧蹦了一上午的弦,终于可以松一松了,站起来伸伸胳膊和腿,扭扭脖子和腰,脑子里还在回味着刚才那个病人的图像和诊断,眼睛却发现了自己早上倒在杯子里却忘记喝的水,舔了舔自己干涩的嘴唇,拿起来就往自己的肚子里灌,一个字——“凉”,但真的很过瘾,随后就听到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时才想起家里还有早上刚刚退了烧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中午的时候一般都简单地吃点东西,小憩后2:20准时打开机器,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候诊区还是熙熙攘攘的候诊者,小黑屋里一切检查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5点半,门诊的病人做完了,这并不意味着一天工作的结束,我们还有一个巧克力囊肿的穿刺治疗刚刚开始,一个30岁的女性,结婚6年因为巧克力囊肿一直未孕,曾经3年前在郑大一附院行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切除术,现在又复发了。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巧克力囊肿治疗,经过反复的抽吸冲洗治疗,创伤小、简单方便、痛苦小,确实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该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后孕育了宝宝,我们也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科室新技术的开展都是利用下班时间来完成的。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天色已经黑透了……回到家中,孩子已经睡熟。我却仍要查阅一些最前沿的医学资料,学习最先进的医学理念,听取专家的网络课堂,不断地提高自己,来应变千变万化的疾病及其图像。一般晚上十一点钟以后才会睡觉,明天又是辛苦的一天。
后记
这只是我们超声医生一天工作的缩影。很多人以为超声检查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认为检查的结果,是仪器自动给出的。在医院里,确实有这样的检查,但绝不是超声。超声的每一幅图像,都是靠超声医生亲自探查并采集的,每一个患者,至少都有10张以上的图像存储。对于比较复杂的病例,甚至有几十张、上百张。而且,所有的图像,都需要超声医生边探查,边思考,边分析。这是一个真正手脑并用的工作。我们要随时根据患者的不同图像来改变不同的切面观察,并测量相关的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来决定观察的重点和诊断的思路,哪些需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哪些需要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哪些地方是着重描述的。对于每一个患者的最后诊断,都是在我们边探查、边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一名好的超声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解剖、病理生理、组织胚胎学等理论知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全面的诊断思维。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地发展,超声人也不再仅仅的局限于诊断层面,也开始涉及到治疗方面,我们科室也开展了超声引导的介入性治疗,这种技术的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也确实逐渐的得到患者和临床的认可。
很多人以为超声工作好清闲,是美差。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貌似也不加班。其实保持室内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是仪器保养的要求。超声检查是徒手工作,我们每天就是这样一直用手握着探头帮病人做检查,有时候,对于一些检查体位不配合的患者,我们还得要扭着身体去,长期工作的结果是颈椎病和肩周炎等职业病的光临;遇到肥胖的病人,为了保证图像清晰,我们还需要使用腕部力量持续加压,长时间操作后腕关节炎症及腱鞘囊肿也随之而来。长期近距离地观察显示屏,除了近视、视疲劳、散光、结膜炎,还有其他眼睛的问题。不加班那只是一种梦想。现在超声检查已经是一项临床的常规检查,天天人满为患。下班后还要不断地学习开张新的技术。
对此我们从未抱怨过,全科人在赵瑞主任的带领下勤勤恳恳地干着,执着无悔的追逐着我们梦想中的太阳,虽然很艰辛,却很快乐。赵瑞主任经常说:“行医之道:甘于清贫,执着追求,乐于奉献。”这大概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着的医生的天职吧!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