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情,茶之趣
说到茶情,最突出的是以茶祭祖,以茶敬客,以茶为媒。德昂族有\"茶叶创世\"之说;藏族古谚:\"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而在汉族,两晋时期献出现了以茶水代酒,以茶饼代三牲为祭的风俗。如今,汉族过节祭拜先人要摆茶一盅,可谓\"无茶不祭。\"茶到意到\"是茶情的特殊表现。端茶送客是没有条文的礼节。“客来敬茶”。是中国人好客的传统礼俗,小小1盏清茶,注满着主人的深情厚爱。通过相互敬茶,即便是素昧平生的人通过茶也可以成为好朋友。长此以往,茶与婚姻也就在历史发展中成了某种固定的联系。桂西农村一带,汉族男女订婚时,女方自同意这门亲事后开始用布缝制鞋子,昼夜加班加点,男家要将女方要缝制鞋子的数量告之牙婆,由牙婆再告之女方应缝制的数量,一般以男方的直系亲戚的多少来定。订婚要选定日期,男方会在这一天叫上亲亲戚戚几十人带上肉、酒、米到女方家庆贺,第二天早上起床洗漱终了,女方将男方带来的“米花”用开水泡好,以“米花”当茶,男方会按事前安排好的亲戚入坐,美其名曰“喝茶”。吃完碗里的“
最具茶趣的是斗茶、分茶之戏、茶宴和茶回文。
斗茶是感官中审评茶叶质量优次的活动。始于唐朝,兴于宋朝。斗茶场上,品茶高手轮番观看和品味冲泡开的各种精美茶叶,通过斗茶色、斗茶味、斗茶香,比色之艳、形之关、茶之香、味之醇,优则称胜。到宋朝,茶已不专为饮用,而演化为文娱遣兴的乐事了,这就是\"分茶之戏\"。当时只有饼茶、团茶,还没有散茶。冲泡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箸击拂\",顿时,茶水波纹变幻多端,或似山水云雾之景,或如花草鸟兽虫之伏,纤巧如画,但倾刻即散。自成物象,情趣盎然。
在唐朝,茶宴已成一时风尚,特别在文人士大夫及宗教寺院中盛行,到后流传到平民百姓当中,随之出现了合适民间需要的各类茶社。文人在茶宴中,以茶会友,以茶益文,并把字画、诗词、歌舞引入茶宴;他们在茶宴中吟诗作画,创作了很多恰炙人口的回文诗、回文联和回文佳句,统称茶回文。宋朝大文豪苏东坡